【黃玫瑰】 能說得出一句坦然,其實是需要勇氣的;能說得出一句無愧,又含藏了多少的承擔
因為這二天在 Ivy 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,讓我的心情有些小小的沮喪。好在是我還挺能安慰自己的,也很會利用一些休閒方法調適自己的心情,所以大致上都能平靜的度過這個小小的低潮。只希望時間趕快過去,可以沖淡掉所有一切不愉快、不美好的記憶.........
這個事件,也因此引發了我若干的思考..........
幾乎所有的人都聽過一個問題:「到底是先有雞?還是先有蛋?」
.........這是個十分耐人尋味的問題.............
那麼,人與人之間,若是產生了彼此抱怨的心,到底是A先怨了B?還是B先怨了A?
又如果,這是在一個每天都必須接觸相處的群體中,工作、家庭、學校、亦或是社會這個大群體之中,若是A怨B、B怨C、C怨D......D又怨了A......,如此相互交織的循環著的話,那麼,到底是誰先怨了誰?(........考倒你了吧!)
或許,我們偶爾會聽到身邊的人跟自己抱怨某某人的某某事;又或者,偶爾我們自己也都難免會在別人背後抱怨某某人的某某事。與其去探索到底是誰先怨了誰~~這個無解的答案, Ivy 覺得比較積極的作法,或許是,如何解開這個怨怨相懟的關係鍊,這才是比較有意義的課題!
還記得 Ivy 的老師曾在言談之中說道:當在他人背後談論對方的種種是非,
雖然對方並無法親耳聽到,但對方的靈是知道的。
或許是為了自己一時情緒上的發洩,或許是作為一種壓力的釋放...........但每說出一句抱怨的話,每散發出一股抱怨的能量,每升起一個抱怨的念頭,我都會發現那只是一時的痛快罷了,抱怨似乎無法讓我得到解脫,反而更讓自己更深深的糾纏在一種很濃稠的陰霾裡,就像是自己用抱怨的網將自己囚禁了起來..........一直到我自己願意把這個抱怨放下之後,我才能真正的從這個抱怨之中解脫..........
那麼,若是角色互換呢?
若是當你偶然經過一個開放空間,卻聽到身邊的其他人互相在抱怨自己的某某事,那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?這又會引發出是不是要有什麼對應之道?是該裝作充耳不聞的快快走開?還是直接了當的衝進人群裡迎頭出擊?是默默的離開暗自反省?還是再找另一個人細述自己所遭遇的委屈?
這就又不單純只是「雞生蛋、蛋生雞」的問題,這當中還參雜著若干的「是非、對錯」。
到底是自己先有了一個非?才讓對方有了一個怨?...........或者是對方其實也先有了一個非,才讓自己有了一個怨,以致於做出了某些事,讓對方產生了這個怨?...........又或者是自己先有了一個怨,以至於無法容忍對方的一個非,而生了一個怨,以至於對方也有了怨,而又再造了一個非?(...........就這樣糾纏著)
人生在世,反而是愈親近身邊的人,愈會產生這些愛恨情仇。
仔細想想,是又如何?錯又如何?跳脫了是非對錯的執著,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。
為什麼別人就不會遇到這些事?為什麼是自己會遇到這些事?
其實,答案就在於,愈是自己在意的,就愈是糾纏不清。
抱怨人者,人抱怨之。
或許是自己心裡還有許多放不下的是是非非,以至於對於別人也就產生了若干的界定,這樣做是錯......那樣做才對.......就是自己先有了是非,然後還一直放在心裡,放在心裡還不夠,還拿出來講,拿出來渲染,那就變成了抱怨。一個常常把抱怨掛在嘴上的人,絕對不會是個受歡迎的可人兒。那麼當自己有了一點點小過失沒注意到,就變成了他人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,自己也成了被他人抱怨的對象了.............
要跳脫這個抱怨的因果循環,看樣子是只能靠自己從自身做起了。
做好自己,做好自己該扮演的角色,盡自己的責,除了本分還有餘力就再多做些,或許這才是中庸之道真正的內涵。不專注去強調對與不對,不去追逐是非的二端,該在意的,是自己有沒有盡了本分,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,有沒有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若是自己的所作所為,自認對得起天、對得起地,那麼,就問心無愧了吧!
既然在天地之間,自己都能坦然的說出「問心無愧」這四個字了,那麼,再多的耳語八卦,又與我何干?再多的抱怨情緒,又能奈我何?
能止的,就在自己這裡止住了吧!
至少,這麼做,讓我心裡坦蕩蕩..............就決定這麼做吧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