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軌跡 

【軌跡】 人生 是一連串 經驗、學習、體會、成長的 必經之路

 

 Ivy 我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教,
而教導 Ivy 靈性成長的老師也是這麼告訴我的:
「靈修不是宗教徒的專利,
靈性成長應該是每個生命都必須面對的一場旅程」。

 Ivy 將陸續在部落格中發表關於自己靈修經驗分享的文章,
不為求取認同、不為與誰辯證,
很單純的目的 只是想記錄自己學習的軌跡,
一來 可以 溫故筆記,
二來 分享 有緣閱讀的朋友們,
若您從中找到對自己有意義的生命答案,且納於心;
若您不認同其中的任何想法,且另覓他緣,不需強求。

才剛剛上課回來,
趁著記憶猶新的此刻,
趕緊把今天老師所教導的幾個重點記錄下來~~~

 

(一)回歸菩提本心

修行要回歸自性,一心一意,一門深入,
於內不忘菩提本心,於外則見眾生平等。
修行若是離了自性,則再多的持咒、誦經、做公益,
即使做了十幾年的功德下來,
依然只是叩門,終究是個門外漢。

 

(二)修行到底是在「修」什麼?

不論是拜了再高的名師、學了再多功法、修了再深的法門……
若是不能認真的面對自己的「習氣」,
今生的功課終究無法得到畢業。

「習氣」是什麼呢?
~~就是在我們內在人格當中 比較低頻率的部分特質。
例如:傲慢、沮喪、暴躁、懶惰、散漫、沈迷、偏執……。 

我們每一個人並不都是絕對的好、或絕對的壞,
在個性特質上,大部分的人都是好壞參半,
除了較低人格之外,或多或少也都會有較高的人格特質,
例如:慈悲、智慧、善解、寬恕、包容、大愛、忍辱……。

修行到底是在「修」什麼?
就是在「修」我們這些個較低的人格特質,
讓這些個「較低人格」不再那麼容易鑽牛角尖,
學習並試著用一種「中庸」的角度的來看待身邊的人事物。

這些個「較低人格」通常都喜歡躲藏在心裡陰暗的角落,
透過自己內心的低語、有時又像是一閃而過的念頭,
不見得都會表現到外在 讓人清清楚楚的看到、聽到,
所以我們常常容易忽略它、甚至根本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,
更別說要去「修」、去「調伏」它們。
而能明晰地「覺察」到這些個「較低人格」,
這又是另一門「自我觀照」的功夫了!(有機會 Ivy 再針對這個部分多做分享)

而「修的好」?或「修的不好」?
不是其他的誰 說了算的,
自己到底「修」的好不好?
其實只有自己最知道!

 

(三)修行卻不改「習氣」,則依然是「沈淪」

人生當中所會面臨到的種種功課,
不論是從家庭到工作等等的人際關係,
又或者是每天生活當中所發生的種種事件,
其實都是反映著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(就像照鏡子一般),
內在的「習氣」就是這麼明明白白的圍繞在生活當中。

例如:容易產生傲慢人格的人,
可能常常會面臨到來自他人的責備,
或許是來自父母、配偶、老師、上司……等等,
這時候大部分的人很容易會選擇自暴自棄、自責、沮喪或逃避,
卻忽略了其實是自己內在「習氣」的低頻率能量,
吸引了這些事件、透過某個身邊的人 反映讓我們察覺到自己。

當然這又不得不提到,
若是能透過「自我觀照」的功夫,
及早發現自己內在的習氣,
進而改變它,
也就不會老是一再重演著相類似的人生劇碼,
從小時候的父母、求學時的老師、結婚後的配偶、甚至是自己的小孩……,
透過不同的人,
卻不斷重複相類似的劇情……卻還無法自覺……………
甚至是帶著今生未完成的功課,
流連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之中,無法自拔。

自以為人生是苦、自以為是業障深重,
這都是自己逃避面對功課的藉口,
人生本來就是「苦樂參半」的學習旅程,
唯有面對自心,誠實的面對自己的「習氣」,
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!

 

(四)修行如履薄冰,把握當下

不要錯把修行當作苦,沈淪當作樂!

錯過今生,
不知道何時才能再有機緣得遇善知識;
即使有緣相遇,
也不知道能否再有機緣共聚一堂、同精進。

把握當下,
把握每一次精進的機會,
把握身邊每一個今生與自己有緣相識的親朋好友,
彼此學習、彼此包容、一同精進、一同成長。

 

今天上課的筆記大概就寫到這裡,
現在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,
 Ivy 的美容覺時間已經到了…………(哈欠)

晚安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vy 詹雅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